續上一篇介紹的台東池上鄉大坡池之美,那荷韻、蕉葉、稻香、水牛,都讓我聯想到台灣當代知名畫家黃銘昌的作品,以下這張【荷塘小憩】,宛如大坡荷塘翻版。

 

 【荷塘小憩】

 

黃銘昌老師1952年生於花蓮瑞穗,曾留法多年,作品受十五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至十七世紀荷蘭寫實繪畫的古典風格影響。1977年於法國巴黎美術學院就讀期間,得以在歐洲各大美術館親炙大師名作,尤其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那透過誠摯、細膩的自然觀察而創作出餘韻無窮的畫作,讓黃銘昌深深感動。

 

黃銘昌對十七世紀荷蘭畫家維梅爾的小畫作《花邊女工》更是情有獨鍾,「女工平凡又微妙的神情被畫家留駐,成了永恆的畫面」。於是,這種從日常生活中擷取平凡畫面,以構圖和光線氣氛的營造,達到一種看似平凡卻雋永深刻如時間突然凝結、可細細閱讀畫面每個細節的感動。

 

 【稻色平遠】 【綠艷】

 

那描繪地細膩寫實,彷彿比照片還要真實的台灣田野風景,幾乎已經成為黃銘昌的代名詞。我曾經有一次在港區藝術中心看到黃老師的一幅作品,遠看簡直如一扇望著稻田的窗戶,栩栩如生,逼真地好像伸出手越過畫框就能感受到那田野上吹拂過的風,但近看細細觀察,所有的稻子都是在深黑的打底色上,一根一根用極細的貂毛筆細細刻劃出每一棵稻子每一片葉子的光影。

 

 【南島之風】 【海看】

 

事實上,如果說一個畫家僅僅拿著一張照片,把作品依樣畫葫蘆畫地一模一樣,並不是多麼足以叫人稱道的事。當我們看著黃銘昌宛如模仿自然的風景畫時,可能很難發現這樣表現地如此自然生動的畫面,其實並不是照片的翻版,所有堪稱大師級的寫實畫家,都能擷取自然中最美的部分,刪去影響畫面調和的雜質,加強或是削弱某些地方的光線,在畫布之上營造出一個畫家內心世界的投影,看似如此真實,卻是巧奪天工的真實,看似如照相般寫實,卻是超越表象之外的昇華,當你凝視著他的作品,會慢慢嚼出一番滋味出來。

 

 【綠境紅深】 【椰林水田】

 

我想,所有的台灣人,尤其是五六十年代前出生的台灣人,對於曾有農業時代的回憶應該都有種濃地化不開的情愫,隨著時代的演進,都市化的突飛猛進,真正能讓人體會那過往農村生活的機會已不多了。黃銘昌是個東海岸生長的孩子,旅法歸來除了習得一身扎實的古典油畫技巧,更將代表自己生長環境的農村田野帶到畫布中,而這也是許多許多台灣人所共有的記憶。

 

看他作品的瞬間,會覺得時間在這一刻停止了,接著,視線游移在稻田裡因風倒伏翻白的浪痕,炙熱明媚的陽光下,椰子樹的樹影悄悄地落下一抹濃蔭,天外白雲緩緩移動,我嗅到了草香、稻香,皮膚感受到夏天悶熱的濕度,但清風徐來,椰樹底下的午後,是偷來的浮生半日閒...

 

 【柳畦春曉】 【翠湖春曉】

 

畫家旅法歸國後住在台北新店,他本人曾惋惜,一開始他畫住家附近的農田,如今那農田已成為捷運站。後來,他遊歷印尼巴里島、越南、蘇門答臘、印度東南亞等地,那似曾相似的農村景色也成了他創作的題材,但,後來那些地方好像也慢慢開發成飯店了,我們所擁有的農村回憶,正一點一滴地慢慢消逝。

 

眼前真實的稻田不斷消失,讓黃銘昌更加體會到美好事物往往是瞬間即逝,他說:「大自然很難被留下來,所以我更要將這些美好的畫面記錄下來,證明這世界曾經有過如此美好的角落。」

 

 【黃昏的水田】

 

生活在東海岸的我們,雖然較西部落後許多,可貴的是,黃銘昌畫中的美麗農村風景,就在我們左右。

 

有時我仍會回憶起小時候住在三合院,院子中曬著黃澄澄的稻穀,那種熱熱癢癢的空氣,如今想起還是那麼清晰。而傍晚,夕陽下山,玫瑰色的天空有著成群小小的蝙蝠飛來飛去,好不熱鬧。這樣的回憶,似乎在黃銘昌1991年創作的【黃昏的水田】中,又被勾了起來...

 

喔!對了,因為最近自己也在聽一些中國音樂家的作品,那感覺也是很傳統的農家生活風味,像江文也的【故都素描】,馬水龍的【廖添丁管弦樂組曲】,還有一些以前在國樂社時曾經演奏過的豐年祭、胡騰舞曲,這些音樂都是融合西方管弦樂編制再加上一些中國樂器如鑼鼓、梆笛...聽了真的是讓人覺得時光倒流了好幾十年,那是一種對於我們所生長土地的追憶,是一種好濃好濃的感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ward 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