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念大學的時候,有一年和國樂團去台北參加全國音樂比賽,那時比賽的指定曲目叫做【鬧元宵】,為什麼要拿來作指定曲目呢,因為這首曲子為了表現元宵節那種歡慶熱鬧的氣氛,速度很快,胡琴要不斷換把位,樂團各部整合不易,還挺難的,當時,我只覺得這首曲子的意境,大概是作者想像中的傳統中國年節意象,較之於現代社會來說,是個美化的幻想,不過,自從來台東住了幾年後,我發現那首鬧元宵的意境,在這裡可是活生生地每年定時上演。

 

台東市這個與世隔絕的寧靜小城,平時躲藏在後山角落,直到一年一度的元宵炸寒單,才在這幾天迸發出耀眼的活力。人家說「北天燈、南蜂炮、東寒單」,一年就只有這個時候,全國特別聚焦這幾個小地方,大批的觀光客頓時湧入。雖然像我這種幾乎已經是半個在地人,不是第一次看炸寒單了,不過像這種台東的年度大事,還是要走上街頭去給鞭炮洗禮一下,然後帶著相機往火藥前線衝鋒陷陣,拍陣頭,拍花車,拍鑼鼓喧天,拍火光四射,都是勇氣與技術的大挑戰!

 

由於夜景本來就難拍,快門慢,加上人潮隊伍晃動,無法固定腳架,使用傻瓜相機還要不時閃避砲火,這幾年來雖然也拍了不少照片,卻一直沒有成功的。今年雖然還是用傻瓜,我嘗試手調感光度,快門由於沒辦法調,就用欺騙相機焦距的測光,盡量將快門速度調快於四分之一秒,效果雖然不是百分百完美,但至少成像已經比以往的細緻度改善許多。另外,作為主題的大仙ㄤ仔,或是十家將、八家將,由於快門速度追不上他們的移動速度,造成許多主題過於模糊,不過這一點倒是讓我蠻驚艷的,模糊的感覺雖然無法呈現出完整的形體細節,卻在靜止畫面裡表現了動態、速度,較之於一旁圍觀的群眾,甚至有種超然物外的神秘感,我想到畫家夏陽有一段時間在紐約的行人作品,也是表現這樣子失焦的動態,也許將這種感覺用油畫來畫台灣陣頭遊行,會是不錯的嘗試。

 

 

這好像電音三太子的風格,震天價響的電子音樂,在一旁砰砰砰作響,大仙ㄤ仔跟著節拍輕快的左右跳動,動感十足,感染力也十足,讓人聽著也不自覺跟著晃起來,我常常在想,神仙們難道都喜歡這種重拍的電子音樂嗎?還真得是很跟得上世界潮流ㄟ!

 

 

像這樣的動態我就覺得好美,好像是用顏料抹上去的,輕飄飄的,完全將繁重濃厚的宗教色彩化為單純的美感。

 

 

像這樣的圖也是蠻有趣的,不用後製特殊效果,街上的神像都好像不是實體,變成像煙一樣。

 

 

神像也不是只會跳電音舞步喔,偶爾耍一下特技,拋起來甩一圈,贏得滿堂彩!

 

 

八家將獨特的步法還有轉頭顧盼間那股威嚴氣勢,的確是十足東方神秘色彩,不過一旁的小朋友們好像被嚇得目瞪口呆了,那小嬰兒呢...就是哇嗚哇哇哇!

 

 

比起拍得比較清楚的那幾張,這幾張模糊版的八家將我比較喜歡,當主題的細節省略之後,剩下的就是比較接近精神層面的。

 

 

遊行隊伍的神轎,會到各個有擺設供品桌與神像的店家門口參訪,神轎的燈光效果很華麗。

 

 

哇!這麼多人在馬路中央蹲成一排是做什麼啊?

 

 

原來,讓神轎從上方通過可以消災解厄,信眾們排隊的效率實在是驚人的神速!

 

 

這裡也有神轎,大家趕快鑽過去啊......

 

 

中山路上成排的遊行隊伍與壅擠的人潮,這也是台東有趣的一個地方,平常,都看不太出來台東有這麼多人和廟宇,大家都選在這天傾巢而出、蜂湧而出,不愧是年度盛事!

 

 

上面這是每年都會出現的仙女花車,看著這幾台五光十射的車子和身著古裝的仙女們,我不禁覺得台灣也是有屬於自己本土特色的嘉年華,這種台式嘉年華,是仰仗著宗教的力量默默耕耘著這塊田地,老一輩的地方人士教育著下一代來參與,之前任教的國小班上,就有好幾位小朋友說元宵節他們要上去懂懂猜﹝咚咚鏘台語﹞,花車上的仙女當然也有許多國中國小的小朋友裝扮,這種情況在現在的台東還頗常見,總之,還是希望傳統能繼續延續下去啦!

 

 

這是中山路與新生路交岔口,元宵節前後這幾天,市區內除了遊行車隊,其他車輛幾乎是無法行駛的,交通完全癱瘓,大家就只好用走的,走累了還有滷味等臨時攤販可吃,來吧!朋友們,抓起鴨脖子,大家來邊走邊啃鴨頭吧!果然是台味十足呢!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ward 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