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過大導演彼得格林納威如劇場般風格化的【夜巡林布蘭】後,法國導演馬丁.波渥斯(Martin Provost〉執導的【花落花開】顯得格外的平實動人,強烈推薦給所有喜愛藝術的朋友。

【花落花開】講的是一位法國素樸藝術家薩賀芬路易(Seraphine Louis)與她創作生涯的故事。所謂的素樸藝術根據法文Naifs而來,英文稱之Naive Art,意指純樸天真的藝術,也被稱為「現代原始藝術」。這種藝術天生自然、原始純真,創作者無師自通、風格獨特,不受既有的藝術法則束縛。最為多數人所熟知的素樸藝術家為被稱之為「二十世紀素樸藝術之父」的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

 

 

發掘亨利盧梭的德國藝評收藏家威廉伍德(Wilhelm Uhde),同時也是發掘薩賀芬的重要人物,薩賀芬居住在法國一個叫做桑利斯的小鎮,四十多歲的薩賀芬平時靠幫傭打掃洗衣服維生,下了工之後就自己一個人躲在小閣樓裡,用各種搜括來的材料自製顏料畫圖,因為沒有足夠的錢買顏料,薩賀芬的顏料皆取自大自然裡的花草土壤,甚至是幫忙清洗肉舖的動物內臟時所收集的血,教堂裡燃剩的燭脂也被她偷偷帶回家,這種對藝術的熱情看在一般人的眼裡可能難以理解,甚至被視為異端,尤其在那樣民風淳樸的年代,但我想如果有機會讓現在所有藝術系的學生都看這部片的話,也許能夠得到一點激勵!

 

 

威廉伍德是那個時代藝術界的重要人物,他不是畫家,但他的獨具慧眼發掘了為數不少的大畫家,除了亨利盧梭外,畢卡索和布拉克都被他拉拔過。1914年,當他搬到桑利斯小鎮居住時,薩賀芬剛好是打掃他房子的清潔婦,伍德無意間發現了被薩賀芬雇主丟棄在一旁、甚至嗤之以鼻的畫作,驚為天人,當下買了她所有的畫作,伍德心疼薩賀芬終日被當成清潔婦使喚而埋沒的天分,他鼓勵薩賀芬持續創作。但好景不常,隨著一次大戰爆發,伍德逃回德國,直到十多年後回到法國才與薩賀芬重逢,十多年的戰爭歲月並沒有影響薩賀芬的創作,她仍一個人默默的努力創作,從一開始的小木板畫到長達兩公尺的大畫布,一筆一筆用最原始最粗糙的材料,交織出一張又一張帶著魔幻魅力的綺麗畫面,伍德於是開始資助薩賀芬創作,並允諾作品件數夠後要到巴黎展出。

 

 

然而,好景不常,隨之而來的經濟蕭條阻斷了這個計畫,薩賀芬的精神慢慢走向瘋狂之路,最後在療養院住了近十年後,於1942年病逝,威廉伍德於1945年實現了對薩賀芬的諾言,替她辦了場展覽。

說起來,這個故事看到最後真的很令人心酸,尤其是看到伍德不忍心全身被束衣綁住薩賀芬時,那種無可奈何、痛惜英才的神情真的會讓人不自覺紅了眼眶。似乎,自古以來,不少藝術家都是游走在天才與瘋狂的邊緣,梵谷也是住過療養院,甚至以自殺結束短短不到十年的藝術生涯,而薩賀芬敏銳的藝術直覺似乎也導引她走向這條不歸路。

 

 

在看完這部影片之後,不得不佩服以這部片榮登法國凱薩獎影后的友蘭達夢露(Yolande Moreau)精湛的演技,薩賀芬對於大自然裡的風吹水流有異於常人的觸覺,她甚至不時裸身袒露在自然裡,與花草植物對話,這些看在一般人眼裡的古怪行徑,友蘭達都詮釋地恰如其分,也使得最終的結局毫不突兀,因為薩賀芬游離的精神狀態早已經埋下伏筆。

 

 

即使如此,薩賀芬作品中所蘊藏的豐沛能量仍然是非常動人的,她筆下的題材不外乎是樹木、花草、果實、羽毛,但經過非常風格化的描寫後,我們看到的是滿盈的生命力,超乎表像的神祕感受,當一幅畫到達這樣的境界後,還有誰會再去關注她畫得像不像這類膚淺的問題,她的畫不再只是一張薄薄的木板、畫布,而是流淌著血汗精神烙印的痕跡。在看這部片之前,我還不認識薩賀芬路易這位法國素樸畫家,但她的作品真的讓我很感動很感動,讓我重新去思索藝術的價值,每一件偉大的藝術創作,都是藝術家燃燒自己的生命換來的,不是段暫的時間可以計算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ward 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