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森林公園是每個台東市民的後院,有人習慣早晚都要去走一走、跑一跑,或是騎騎腳踏車、或是呼吸一下森林的氣息,儘管這個森林是台東市抵禦卑南溪沙塵的第一防線,每年秋冬東北季風吹起,滿林灰濛濛一片,加上寒意奪走森林的綠意,湖水莫名地減少,這裡的冬景實在是蕭瑟無比;不過春夏蓊鬱的林相和如鏡的湖水,都讓森林公園有一種脫離塵世的氣質,這幾天趁著好天氣、好天空、好光線,到森林公園琵琶湖做了一次影像記錄,幾張湖面的效果感覺還不錯......

 

 

琵琶湖的湖水非常乾淨清澈,水底除了大小隨意散置的石頭,就只有一種水草,據猜測,這應該是沉水性的圓葉節節菜,這些水草長得很茂盛,一叢又一叢,像極了水底森林;我看著魚群穿梭在水草叢和大小石礫間,彷彿在逛街一樣,魚群又好像穿過樹林的鳥兒,頓時產生了時空的錯覺。

 

 

湛藍的天空和白皙的雲朵,如實地倒映在湖面,湖畔的木麻黃也攬鏡自照,爭奇鬥艷,待微風吹來,漣漪帶走了雲彩和天空的顏色,幽微的綠光乍現,水底森林宛如南柯一夢,翡翠綠的夢......寶藍色的夢......恍然,我已被午後樹蔭下的吹起的風,醉得分不清現實與虛幻..........

 

 

台東森林公園有黑森林之稱,我想應該是由於森林公園為防風而遍植木麻黃,而木麻黃針狀的葉子色澤暗綠,故稱之為黑森林。雖然台灣有許多海邊也都有木麻黃防風林,但不知怎的,台東的黑森林感覺很像歐美的針葉樹林,加上沼澤般的湖泊和木製賞鳥小屋,拍起來的照片都像是去國外拍的,有時候我都不太敢相信這樣原始自然的風景就在市區裡面,這是台東市民很幸福的地方!

 

 

琵琶湖中間有一個木製棧橋,分隔大小兩湖泊,琵琶湖可能就是由於這個頸子讓它像樂器琵琶,所以才得此名,這裡是蠻不錯的拍照點,往湖泊的兩面拍都能得到有趣的構圖。

 

 

黑森林裡當然不可能只有木麻黃一種樹,以木麻黃為主,還參雜了許多的闊葉木,如血桐、構樹、木瓜樹......底層除了強勢的禾本科小草,還有姑婆芋、蕨類.......

 

 

從某些角度看,台東森林公園還保留了一定程度的原始自然,那是人類在步道之外不能隨意侵犯的領域,除了有幾次看到蛇溜出來,我好像也看過不知道是竹雞還是鵪鶉的鳥類,穿越步道,然後竄進草叢,雖然我是真的很想一探究竟,但禾本科植物生長的實在太茂密了,如果是巴拉草,那葉片可是會割傷人的,也許大自然是以這樣的放式嚇阻入侵者,要他們在舉步之前思考自己的作為是否會造成其他生物的困擾,也許這片森林裡,動物都很怕看到人吧,所以他們就躲在森林的庇蔭裡。

 

 

午後,陽光照射在樹葉上也是很美的,仰頭看樹頂被陽光浸透地金黃的葉片,層層疊疊出不同色差的綠色光影,是灑了滿天的翠綠軟玉;或是看樹林底下上斜縱的樹影和如織的草地,光線在林間跳躍,在每一片彎曲的草葉上跳躍,在時間的推移下拉著樹影悄然滑過林地,無聲無息,這靜默的片刻,時間踩著莊嚴的光芒孕育萬物的生長,也暗暗帶走一些東西......

 

 

時間,真是個有趣的東西,它沒說一句話,卻能為你帶來許多東西......

 

記得第一次造訪台東森林公園,是好多年前的大學畢業旅行,那時班上也是租了腳踏車,騎在木棧道上橫越了整個黑森林來到海濱公園,中途也是停在琵琶湖畔拍照留念。昔日影像歷歷在目,曾幾何時這裡竟然成了我的後花園,我不禁懷疑起一開始對這裡的好感,是否因為「吸引力法則」而讓住在台東這件事成真,我的人生......真的是我想出來的嗎.......這個推論就跟琵琶湖的水草和光影一樣,既真實又虛幻,如果是.......那我得好好想想未來了.......﹝「吸引力法則」源自【秘密】一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ward 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