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美術館幾乎是我每次回台中必定拜訪的地方,尤其美術館在經過整修之後,整體的設施都向上提升許多,雖然多了很多新東西,但有些作品仍然完整的保留了下來。

 

這次參觀國美館,廣場上艷陽高照,謝棟樑先生的不鏽鋼作品【展】映著藍天白雲,格外耀眼!這件由兩個巨大的缺口圓組成的作品,就我有記憶以來好像就矗立在這裡了,可能有十多年了吧,不過不鏽鋼的材質讓它歷久彌新,看起來像新的一樣。


 

剛好最近在雜誌上閱讀到一位國際知名的雕塑家安尼詩•卡普爾Anish Kapoor,其中一件作品的感覺與這件【展】有異曲同工之妙,如下圖。

 

這件名為【sky mirror 天鏡】的作品,矗立在美國紐約洛克斐勒中心廣場上,造型很簡單,就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圓盤斜插在台座上,但Anish Kapoor就是有那樣高超的技術,把這麼大一件不鏽鋼作品做地如此平整光滑,沒有一絲瑕疵,甚至比鏡子還光亮。

 

單單作為一件完美的雕塑作品還不足以道出他驚人之處,當它擺設在一個公共環境中,週遭的景物、光線,從不同的角度被反射進來之後,這巨大的圓盤仿若活生生拉出了一個時空之門,好像當年第一次看詹姆斯柯麥隆執導的魔鬼終結者第二集裡面那經典的液態金屬人一樣!那感覺超科幻的!

 

sky mirror其中斜向地面的一面,清楚反射了紐約車水馬龍的街景,絡繹不絕的行人和移動的車輛全都被一個巨大的圓型切割、向上翻起約六十度鑲嵌在水泥叢林中。sky mirror另一面為凹面鏡,映射的高樓尖頂和天空都被相對地反轉,但那對比清晰的色澤,幾乎讓人忘卻這是一件不鏽鋼雕塑作品的存在,人們留連在此,感受到更多的彷彿是一種無法用言語形容...另一個世界的東西...

 

雖然沒有親眼看過Anish Kapoor的作品,但我還記得第一次看到這些作品的照片時,內心裡有多麼震撼了!

 

 

以下,是Anish Kapoor另一件更令人驚艷的作品...【cloud gate  雲門】

 

【cloud gate  雲門】可說是當今世上最受歡迎的一件公共藝術作品吧,每天慕名而來的觀光客來到芝加哥就是為了親眼一堵cloud gate,據說造價也是不斐!

 

cloud gate坐落在美國芝加哥千禧公園,當地人都暱稱這件作品The bean...豆子...,它的外型的確是很像一顆豆子,不過這也是一件光看圖片就讓人驚嘆連連的大作,你會想...這是怎麼做出來的啊??接著,你可能會跟我一樣,著迷於反射在那光亮橢圓球面上的天空、大廈、廣場、人群...。

 

取名叫cloud gate也是頗合適的,底下有個彎彎的門,藍天忠實地映射其上,白雲悄然滑過...很詩意...也很超現實的想像,真的讚嘆Anish Kapoor化想像於實際的功力,我總覺得像這樣的作品不僅增加了民眾與藝術間難能可貴的互動,它更將整個城市的視野往未來推進了十年以上!



 

相較於sky mirror和cloud gate坐落在城市中,以下這件Anish Kapoor名為【C-Curve  C-曲線】的作品則位在郊外一個山坡草地上。C-Curve雕塑於2007年完成,被認為是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印度士兵而創作的紀念碑。據悉,Anish Kapoor1954年生於印度孟買,從70年代初期遷居英國倫敦,並在霍恩西藝術大學及切爾西藝術與設計學院學習。

 

Anish Kapoor善於呈現扭曲觀者週遭環境存在與不存在的對衡,C-Curve這件雕塑,當觀者從側面走過去時,所看到的鏡面反射都很正常,但一走到正面,所有的景物都呈相反的反射﹝凹透鏡原理﹞,我想,Kapoor創作這件作品的目的就是讓人們思考週遭的世界並體會自我的意義。

 


 

透過Anish Kapoor的手,我們發現了一個不同的方式來看世界,也許是非常內省的,也許是充滿好奇探索的,這樣的作品是可以觸發我們心裡那一扇深鎖許久的門,看見許多我們平常看不見的東西!以下截錄一段Kapoor的創作自述...

 

我想我是一個畫家,但我實際上是一個雕塑家。在我看來,雕塑是“在場”的藝術,散發著這個世界的物質和“此在”。而我一直在做的,是表現這個世界的幻覺的存在,即並不在場,並不在此的一面。我認為這是一個畫家的職責,也正是繪畫的本質,它是一種心智的、靈魂的圖景。相應來說,雕塑則是有形體的圖景。就我來說,我的作品似乎在某種程度上使雕塑和繪畫融為了一體,因而我做的有形的、具體的雕塑,觸及著某種非此在的東西,那其實是一片幻想的空間。
——Anish Kapoor

 


Anish Kapoor本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ward 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